当前位置: 165平板网 > 产业专栏 > 体坛动态 > 正文

新媒体平台才是体育版权的归属?

http://www.com165.com 时间:2017-03-14 17:08来源:原创整理

  ?①点上方蓝色字“体创汇”轻松关注↑↑↑

  ?②在“添加朋友”里,进入“查找”,输入"体创汇",即可找到。

  ?③文章最下方长按,轻松关注。

  

  体育产业的新老玩家们在布什么局?未来的爆发点在哪里?还有哪些投资和创业的空间?

  张秋颖

  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从突出到爆发,很多人都在关注。产业布局之争已经白热化,俱乐部、赛事、场馆、转播版权、体育装备等,全产业链都成为投资并购的热点。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一汽-大众奥迪作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的2016(第十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邀请了体育产业各个层面的几个嘉宾代,一起探讨中国的体育产业现状。体育产业的新老玩家们在布什么局?未来的爆发点在哪里?还有哪些投资和创业的空间?

  中国体育产业盈利有困难

  

  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欧洲也好,美国也好,体育赛事之所以蓬勃发展,版权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现在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育市场难以推动,和全世界通行的体育产业的传统盈利模式的剪刀差。不过,如果没有过去两三年中央政府的推动,没有资本的助推,中国体育产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但发展这么快,盈利模式也有传统的方式,因此这个剪刀差显得比较大,未来几年会有缩小。

  

  智美体育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任文:从国际上来讲,体育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体育传媒,二是赛事运营,三是体育服务,即大众消费。其实在中国,体育是简称,全称叫“体验教育”,所以,大众消费的场所远远不够,国家说每个城市人均1.5-2平米,这个靠国家推动还是慢一点。

  资本寒冬时,投资体育可行吗?

  

  苏宁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因为我们主要还是投资方,并没有感觉到资本寒冬的概念,包括像这次英超的版权,三年版权,投资也是蛮大的。现在在俱乐部的转会,球员方面都是不低的。所以,总的来说,好的体育素材和好的体育项目是不会遇到寒冬的问题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家之所以有这个感觉,我们不管投资的是一个俱乐部也好,还是一个体育的传播平台也好,或者是一个IP的内容也好,可能是因为这里面的变现问题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或者说现阶段的变现方式还不能够产生盈利,所以这可能让投资者心里会有一定的担忧。

  

  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总裁徐志豪: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现在市场需要一个自我调整的机制和阶段。影视行业,中国电影票房有增速和回落,体育行业也是这样。很多年以前,互联网刚创业的时候,凭着几页PPT就可以融资了,但凡跟体育沾一点概念的都可以出来创业了,从万众创业的角度是好的,但从资本要求和项目的匹配度来说,还是存在着相当低的效率的。

  其次,当这样的速度有所放缓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投资来说是好事,为什么?外部竞争的压力减少了,以往一个项目会有很多家来抢,现在对于很多希望挣快钱的投资人来说,动摇性就增加了,对一直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是更好的事。

  第三,对更好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磨砺,这个剪刀差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时,如何进一步探索成本的来源、把成本控制好?做体育需要沉浸、需要足够的耐心。

  

  懂球帝创始人、CEO陈聪:作为创业者,在资本寒冬里面,我的感受没有这么明显,背后的逻辑在于最近的资本寒冬更多是在指“泡沫”。让更多的资本方去投资,会把各个行业的投机创业者排出去,这会让大家更快地思考这个企业后面的价值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其实融资不困难,只要大家认真做事,不用说没有资本拥抱你,只是说你估值涨一些、低一些,不会有明显的影响。虽然有泡沫,但是这个过程是时而疯狂、时而平静,最后到爆发的阶段。资本寒冬对体育行业不是坏事,现在不一定就是寒冬。

  

  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黎双富:严冬之后有一些人会离开,但对务实的人来说是一个好的事情,扎扎实实把自己的项目做好是好的机会。资本市场热潮过去,大家踏踏实实做这件事,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体育产业。只有一个国家热爱体育,国民的身体素质强大,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新媒体平台倒逼中国体育改革

  马国力:首先不要指望央视今后会出大价钱,一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特殊情况,这具有相对垄断性,从覆盖面来讲,新媒体平台方面,不管最近这几年的故事多大,要想超过央视短期内还是可能的,里面更多的赛事组织者和赞助商更需要央视这么一个播出平台,因此这里面并不是版权所能衡量的。

  所有的专家、大众都知道体育产业、体育市场有一个固定的盈利模式,版权占到了50%左右。三年前我还在说,估计在今后的三五年里出现三到四家全国性的电视体育频道,例如上海北广、北京体育、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移动,这就是现成的东西,但是没有出现。

  没有出现的话,大家想想,如果没有PPTV、腾讯、乐视体育过去几年对中国体育市场这么大力的追捧的话,我们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因此,新媒体平台起到了一个对于中国体育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的推动力的作用。而且所有的体育赛事一定需要平台,央视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频道24小时,你没有那么多平台,而现在各地从最低到最高的赛事总有播出,从用户、赞助商、组织者来讲,一定需要媒体平台。这是刚需,任何一个和体育有关联的部分,都需要两到三家的媒体综合平台。

  如果想一蹴而就,就不要在体育产业玩

  任文:事业和产业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事业是花钱的,产业是赚钱的,最关键的是两个共同点,做体育的共同点。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体育事业和产业都有基本共同点:第一,不是花钱砸出来的,大家说我有钱就砸这个事儿,可能很难,这个成绩出不来。第二,不会一蹴而就的,如果抱着“今天种明天收”的思想,就不要在体育产业玩。

  体育创业不是年轻人随便进入的

  任文:我自己是创业者,是从零到一做起来的。从零到一,从十到百,从不盈利到盈利,从商业模式不清晰到清晰,从没规模到有规模,这是非常难的,很多人走不出来。为什么?传媒和赛事运营这个门槛都是很高的。万众创新我不评论这个政策,但是体育来讲,体育赛事运营和体育传媒真的不是年轻人就可以随随便便进入的,一个马拉松要对26个政府部门,这是年轻人能做的吗?这是成体系的,即便做小的东西、卫生各方面保证不上去年有一个赛事,很小的地方,一场比赛伤了一千多人。体育传媒更不用说了,要有IP价值这都是要花钱买的。所以,创业者不太适合进入赛事运营和体育传媒。实际的经营者走过这条路就会比较清楚地知道这里的风险点在哪里。

  2020年的体育会什么样?

  孙为民:这个概念我并不是特别清楚怎么算产值,说得更乐观一点,今后的十年体育产业是一个风口,其实不是今后十年的问题,可能今后十年还不一定是大风口,可能今后一百年才是一个大的风口。第一,现在的足球产业虽然踢着,但不太理想,中超能进到国家队就代表是中国比较好的球员了,这些球员在俱乐部的收入都不会低于一千万,高的会接近两千万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平均下来是什么水平呢?连他们的1/10都不到。

  徐志豪:首先,很期待看到体育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其实在线下体育当中,也做了很多的投资,其中包括我们线下足球场的管理,线下篮球的体育娱乐中心的搭建。

  第二,家长有钱,有这个意愿送小孩去培训,训练也好,初步的接触也好,这个时候小孩子没有任何的负担,加上专业性的引导就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也许会成为未来的专业人员,也许不会,都没关系。

  第三,在这个过程当中,希望不管是政策制定者还是从业者,都获得一些较教训,下一步大风口不仅仅是未来的五年、十年,而是几十年、上百年,所有的参与者要为更大的风口做准备。

  马国力:从媒体的角度来讲,第一,从数字媒体上来讲,一定会形成一个比较牢固的付费平台,这个付费平台有可能是跨公司的,只有把付费平台做好了,中国13亿人才能够给将来的体育市场有一个更牢固的基础。第二,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上,我认为体育媒体的格局不可能总是现在这样。设想一下,假如四年以后咱们再见面的时候,央视+央视网体育,这是一个新媒体+传统媒体,PPTV加上海文广体育频道,腾讯体育+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乐视体育+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如果有这样四个全媒体的,电视是全国网络,新媒体也是全部开放的,这样一个良性竞争往前走的情况下,如果四年可以达到这样,今后十年、二十年体育的发展会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任文:乐观的说,四年的时间不足以改变中国最本质的东西,体育是从上到下的事情,无论是传媒还是协会等等,实际上政府的驱动力相当之大,四年的时间做这种本质上的改变还是比较困难的。作为企业来讲,安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消费中。我们每花一块钱做体育运动,会省六块钱的医药费,我们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健康上投点资。

  陈聪:我觉得四年后,比较明显的就是更多的社会各界企业,或者各种不同的地方会有体育营销出来。因为大家以前看英国、美国,其实很多的足球运动员很大的收入是代言。但在中国,娱乐明星的代言费很高,中国的体育明星除了奥运明星以外,足球明星的代言费很低。我觉得这些东西一方面是整个体育营销会起来,为什么国外的IP卖这么贵?是因为他们愿意去付费,从现在整个消费升级来说,很多人在央视上投广告,整个消费趋势以后会越来越精细化,很多企业会跟企业挂钩。

  黎双富:希望四年之后可以有三家跟央视叫板的媒体机构,我们球迷的选择就更多了,这是我个人也希望看到的。四年之后,希望《中国企业家》杂志办一个体育的专场,那样说明我们体育企业真正到了一个程度,我们做一个约定:希望四年后台上的嘉宾都能来参加这个会议。

  湖北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是由湖北体创空间体育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打造体育产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作为“创业起搏器”,体创汇促进孵化器与企业、企业之间以及与大众的沟通联系,推动服务湖北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发挥整合资源的既有优势、搭建产业相关团体的交流平台、解读行业政策资讯与热点现象、提供产业思想市场和前沿瞻望、促进湖北大众体育的同步发展。

宗旨:“荟萃精英思想、推动产业合作、提升体育价值”。

  识别,关注我们

公司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珞瑜路718号

光谷春和天地第11-12层1101-1205号

联系方式:18907126668 13907183758(手机+)

座机:027-87659579

邮箱:liuyuefhb#vip.sohu.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