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65平板网 > 热点资讯 > 行业观察 > 正文

荒谬的科学新闻和科普翻译是怎样产生的? (2)

http://www.com165.com 时间:2016-09-22 09:28来源:未知

[1],距离IBM发布有关消息只有两天。能在第一时间报道科技的最新进展,这对广大读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由于我对有关人工神经元和仿脑的问题深感兴趣,所以一直在关注其进展情况。读了此文除了兴奋之外,也有点怀疑,觉得文中的许多论断不符合事实,或有悖常识,觉得此文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但当时我手头并没有原始材料,所以不敢妄断,于是给《赛先生》的编辑写了封信,提出自己的疑问。想不到《赛先生》对读者来信还真认真,编辑把信转给了几位主编,还请有关专家读了,基本上同意我的质疑,并问我是否可以把我的疑问在《赛先生》上发表。我想有不同的看法争论应该是件好事,争论本来就是“赛先生”,也就是科学的精神实质之一,科学从来就是在争论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就同意了,但是必须读一下原始资料,这才能真正判断这篇报道是否真有问题。否则说人家有错,而自己连原始资料都没有读过,很可能结果反而是自己错了,这岂不是很不负责任吗?

  现在,把我认为该文中主要的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列举于下:

  (1)此文标题的第一句话“IBM发明世界首个人造神经元”不符合事实。因为人工神经元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事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用电子管构建人工神经元,当然尺寸很大,功耗也很大。此后科学家就在这两个方向上不断改进,先是用晶体管,后用集成电路,以至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建,使尺寸和功耗都大大降低;另外也有不少科学家把人工神经元建立在模拟离子通道的基础上,使神经元模型的功能更接近真实的生物神经元。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米德(Carver Mead)的实验室就用CMOS电路模拟了离子通道,构建出在此基础之上的人工神经元。后来米德的研究生博阿汉(Kwabena Boahen)一直致力于此,还发展出一个研究方向——仿神经结构工程(Neuromorphic engineerin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