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65平板网 > 热点资讯 > 行业观察 > 正文

荒谬的科学新闻和科普翻译是怎样产生的? (6)

http://www.com165.com 时间:2016-09-21 11:06来源:未知

[5]中的有关内容,相信还是有帮助的。

  我们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可以用以硫族化物为基底(chalcogenide-based)的相变材料来构建人工神经元,在这种神经元中,膜电位是用纳米尺度的相变装置的相构型来表示的。利用无定型态和晶体态之间的可逆相变的物理性质,我们表明可以在纳秒的时间尺度上实现突触后电位的时间整合。

  《IBM研究(IBM Research)》[6]则是这样总结此项研究的:

  科学家们用相变材料造出了一种随机发放神经元,用以存储和处理数据。这一演示标志着在研发可用于认知计算的高能效和超高密度的集成仿神经结构技术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主要是用纳米材料构建人工神经元,使其尺寸、功耗、计算速度都大幅提高,为用硬件模拟脑功能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不过也仅此而已。

  新闻要及时,但是更要可信,不能误导读者。该文刊出后虽然也有好几位读者对此文的观点提出质疑,不过许多读者还是信以为真,似乎以为人工大脑就在眼前而感到可怕。要求每个读者,甚至编辑对每个专业领域都很熟悉,都能找到原始出处是不现实的,因此 科学新闻的作者有义务把“信”放在第一位,如果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和客观的报道明确的区分开来,才有利于读者判断是否真有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