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球线的特性,在每次穿线后的24小时,无论何种材质的球线都将流失大约10~20%的磅数。于是网球圈多了一种传闻:穿线磅数高一些无所谓,掉着掉着也就成低磅了。
真的是这样吗?为了搞清楚这一点,老王做了一个实验,来当一回“流言终结者”!
【实验方法】
选择市面上常见的软线(A-E)、硬线(F-I)共9种,用千分尺测量原始线径;
每种线加50磅拉力5分钟后测试受力状态下的线径,然后将球线放松自然回弹,静止30分钟后测量线径;
每种线加60磅后测试受力状态下的线径,然后将球线放松自然回弹,静止30分钟后测量线径;
【注:为确保测量误差最小,每一个数值均为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测试结果很有代表意义:
一、受力形变率情况
无预拉情况下,软线(仿羊肠)的形变率普遍较高,再加50磅时均值在5.0%左右,而加60磅时显著增加到6.2%。
硬线(聚酯线)的形变率则非常小,如果不考虑其中一款“软聚酯线”,平均形变率在50、60磅情况下的均值只有1.4%和1.9%,其中有一款线(编号F)的形变率甚至只有0.8%和0.5%。
二、受力后的回弹情况
软线在受力后虽然回弹幅度较大,但整体形变率依旧达到1.2%和1.8%。
硬线(除一款软聚酯线外)一旦释力回弹,能够迅速将形变率降至不显著的0.3%和0.4%
三、关于两款存在特殊数值球线的说明
(一)编号F的硬聚酯线
在加磅后的释力回弹居然出现了线径变粗的“反向形变”,由于数值非常小,除了考虑测量误差外,或许此线真的有黑科技?
(二)编号G的软聚酯线
在盲测中是数值最奇怪的一根线,虽然分类在硬线组,但是数据却是极具干扰性的。(随后在统计中,将其剔除后计算的硬线均值才略显靠谱。)
该线的形变率分别达到了3.9%和3.2%,不但接近软线,最奇怪的是加高磅情况下的形变率居然小于低磅的形变率。为此专门重新换了一套线测试了一遍,依旧是接近的数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可由此推断,为了让聚酯线具有软线的特性,厂家费尽心机,但这样的改变虽然让这根聚酯线具备了软线“软”的特性,但是却没有具备释力回弹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