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泡沫与重生》系列策划,对话数位被裁掉的互联网从业者、炒币/炒鞋/炒盲盒的玩家、以及那些仍在坚持的创业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第一期:2020年,像极了2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作者:魔铁的世界
(本文系腾讯新闻、魔铁的世界联合出品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时间正缓缓流向2020年,一转眼,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有20个年头了。
2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浪花一朵,但对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产业来说,却犹如连绵不绝的长卷,浓墨重彩写满了传奇故事和经典产品。
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崩盘开始,全球互联网产业经过短暂的阵痛后,开始进入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一般的传奇历程,安卓、iPhone等颠覆时代的产品问世,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相继诞生,AI、区块链等新技术接连崛起。
在这系列变化的背后,苹果、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股价迭创新高。与此相对应,在2018年全球市值100强企业榜上,科技连续第二年成为榜单中市值最大的行业,达到了4.8万亿美元市值;胡润研究院去年10月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共计494家企业上榜,也就是说已经至少有494家企业的市值超过了10亿美元……这样的一幅盛况,不禁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20年前。
2000年:纳指崩盘,三大门户流血上市
2000年2月4日,正是农历春节,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阖家团圆的日子,搜狐CEO张朝阳却窝在北京光华长安大厦办公室内,一遍遍看着搜狐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文件。他看了几乎一整天。
到下午5点,张朝阳终于决定上市,在电脑上按下了向美国证监会发送上市申请的按键。从这一刻起,张朝阳就陷入了焦虑状态。
此时,在太平洋对岸,网络泡沫达到了最高潮,你只要有一个天花乱坠的创业点子,就能轻松融到大笔的钱,公司的估值跟着变成一个天文数字。比如有一家名叫Pets.com的公司,商业模式是在网上卖猫砂,却轻而易举筹到1亿美元资金。红点创投创始合伙人杰夫.杨这样形容当时的疯狂:创业点子越大胆,越能招来美元。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股指达到了其顶峰5132点,但“泡沫”终究有破碎的那一天。随着各家互联网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及财务造假,高管套现等情况被披露,股市的负面情绪开始蔓延。
2000年4月3日微软垄断案宣判,宣告新经济模式追求的“市场规模”概念存在违法可能,更是导致后续的纳斯达克市场出现踩踏行情,由于纳斯达克的投资杠杆功能,更是加速了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思科的股票跌去了90%,微软创单日最大跌幅。在后来的两年,纳斯达克股指从5100下跌到1100,市盈率从1999年的78倍大幅下滑到2012年的23倍。
当然,张朝阳之所以焦虑,并非预见到纳斯达克泡沫将要破灭,而是迫于新浪和网易的竞争压力。当时,在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排名中,起步最早的搜狐却排在了新浪和网易的后面,三者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尤其王志东领导的新浪让张朝阳非常紧张。搜狐上市前一共只融了4000余万美元,其中3000余万美元的资金是为了搭搜狐上市的快车,都是在1999年12月挤进来的。也就是说,此前搜狐用于发展的融资额其实只有1000万美元,不到新浪的1/10。让张朝阳担心的是,新浪本已资金充裕,如果领先搜狐上市,手头将更为阔绰,难免会大规模并购,进一步拉大与搜狐的差距。
2000年4月14日,新浪成功上市,但并未如张朝阳预料的那样立即展开大规模并购。更糟的情况却不约而至——纳斯达克指数越来越低,让张朝阳再次紧张起来。事后看,这就是网络泡沫破灭的开始。随着纳指滑向深渊,硅谷的梦想家们发现,原来仅靠大胆离奇的点子就能吸引数百万美元风险资金的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关门的公司慢慢的变多。
经过一番努力,2000年7月12日,搜狐终于上市,却流了不少“血”:上市价格从最后一轮融资时评估的15.5美元/股,下调到13美元/股,缩水1亿美元,幸运的是上市第一天没有跌破发行价。而6月30日上市的网易则没这么幸运,上市第一天即跌破15.5美元/股的发行价,下跌近20%。最先上市的新浪,当天仅上涨20%多一点,表现虽逊于预期,好在“流血”不多。
但互联网泡沫终究开始波及到了中国互联万公司。2001年中,纽约股市哀鸿一片,三大门户的股票跌得形如废纸:搜狐和网易股价最低跌到0.52美元/股,新浪稍好,最低也到了1.02美元/股。
现在看来,三大门户如果不在2000年流血上市的话,很可能熬不到2002年,因为它们手头缺钱,如果不及时从股市融资给自己贴点入冬前的秋膘,在接下来的冬天里将冻饿而死。ChinaRen因为现金流即将枯竭,CEO陈一舟不得不在20天内将公司贱卖给校友张朝阳。
更重要的是,三大门户成功上市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王志东、张朝阳和丁磊为当时的中国人示范了另一种人生的打开方式:创办互联网企业,吸引风险投资,赴美上市,成为商业大佬,走上人生巅峰。
三大门户上市产生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互联网行业。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创立不久,时间最长的不到两年,但这些民营经济中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成长,最终演变为重塑中国经济的IT浪潮。
2003年:国际互联网巨头集体抢滩登陆中国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重大事件。此前,外资介入中国互联网的主要通道是风险投资,随着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来自硅谷的风险投资有所退潮,但中国加入WTO后,放开外资介入互联网经营领域的政策限制,新的投资势力于是跨洋而来。
2003年前后,硅谷的互联网巨头们相继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雅虎、eBay等通过“毒丸”计划击退了一波波的恶意收购,股价也开始回升。与此同时,网易、搜狐开始告别垃圾股行列,股价重回1美元/股之上,“中国概念”开始炙手可热。在股东大会上,互联网巨头们常常面临来自股东的提问:公司对中国市场有什么打算?在中国市场做了什么?
压力之下,巨头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抓住淘金机会。
当时,电脑还是中国人的奢侈品,上网主要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打电话和上网只能二选一,速度也仅有56Kbps。尽管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但中国网民增长迅速。根据CNNIC数据,2000年时国内网民数量为2250万,到2003年时达到8630万,4年时间增长了2.84倍,增速冠绝全球。
同时,中国的本土互联网企业还没有盈利,大家还在比拼烧钱,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时期,对美国的互联网巨头来说,正是通过收购快速布局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
2003年6月,eBay以1.5亿美元全资收购邵亦波创办的易趣网;
2003年11月,雅虎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周鸿祎创办的3721公司;
2004年8月,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雷军、陈年创办的卓越网;
除收购外,互联网巨头还通过合资或开分号的形式直接抢滩登陆:
2005年5月,上海美斯恩公司宣布与中国本土九家企业合作,正式推出MSN中文网站与MSN Messenger即时通讯标签服务,标志着微软MSN服务正式进入中国;
2005年7月,谷歌宣布成立中国研发中心,李开复任中国区总裁;
至此,从2003年起短短3年时间内,美国互联网巨头几乎悉数抢滩登陆中国市场,涵盖门户、电商、社交和搜索等主流行业板块,与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形成对垒之势,市场争夺战随即爆发。
从各方面看,面对国际互联网巨头的进攻,本土企业毫无胜算:
商业模式上,国内互联网企业主要是模仿美国互联网巨头,几乎每个行业都能找到对应的“美国老师”,最明显的是门户网站,甚至早期连条幅广告(Banner)的尺寸大小都完全照搬;
经营实力上,国内企业绝大多数还是尚未盈利的新手,而“美国老师”们要么像雅虎那样,已经完成国际化征途,成为行业霸主,要么像微软那样,多年经营,树大根深;
人才储备上,当时TOP10高校毕业生很少有愿意进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拿外资企业offer相当于捧金饭碗,微软校招,收到的TOP10高校毕业生简历能堆成山,现场之拥挤堪比明星和粉丝的见面会。
更重要的是,经营环境方面,国内互联网公司并没有政策扶持、资金补贴,行业也没有中资必须至少占51%股份的硬性规定,外资可以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上任意驰骋。但是,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厮杀中,看起来胜券在握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却一败涂地。
2007年:“学生”和“老师”的较量
2019年7月18日,亚马逊中国正式停止为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在中国仅保留全球开店、海外购、云计算和Kindel等业务。换句话说,亚马逊在中国仅保留几个“观察哨”,大部队撤出了中国。
MSN在2014年退出中国,雅虎中国则在2013年9月1日停止提供资讯、社区服务和邮箱服务,随后关闭旗下的音乐搜索服务等业务。eBay则在2010年前后分别退出中国市场。
其实,“美国老师”在中国市场也曾光环罩体:
eBay收购易趣后,在中国C2C市场占据超过90%的份额;
MSN占据国内高端社交市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仅4个月时间用户就增长25%,成为商务社交的标配工具;
卓越亚马逊在B2C市场占有率最高的2008年,仅次于京东,在国内排第二;
雅虎是所有互联网巨头中,在中国市场表现最差的,但2004年在周鸿祎的带领下,还是赚了1000万美元,盈利表现压过三大门户;
但互联网巨头们并没有撑多久,就在国内本土互联网公司的进攻下,市场优势迅速土崩瓦解,刚进入2007年时,互联网巨头就以中国高管集体大逃亡显示出败局已定。综合来看,雅虎中国和eBay的易趣网彻底落败仅用了短短3年多时间,MSN坚持了5年左右,亚马逊则是熬了12年多。
互联网巨头们为何会在中国市场无一例外陷入“本土化魔咒”?表面原因是中国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背后则是“美国老师”优越感爆棚低估了“中国学生”抵抗的决心。
这在雅虎和亚马逊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雅虎虽然在2003年收购3721网站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其实早在1998年就已开始试水,并在1999年和方正集团合作,成立雅虎中国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国内三大门户是表面风光,内里却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因为烧钱太多导致现金流紧张,是渴望抱上雅虎大腿的。“如果当时雅虎放下架子和新浪合作,或许故事将会重写。”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但雅虎老板杨致远对亦步亦趋模仿自己的“中国学生”,选择了冷眼旁观,等着他们烧完钱后再行收割。
雅虎的优越感还使得它忽视了中国用户的感受。雅虎中国的第一任总经理是张平和,他的职责既不是和中国对手们厮杀,也不是去研究市场痛点,而是把雅虎全球成功模式复制到中国,结果雅虎中国变成雅虎网站的汉化版:新闻频道是美国雅虎的汉化,雅虎邮箱、雅虎通、雅虎相册、雅虎公文包、雅虎聊天室等,都是美国雅虎的汉化。
至于中国用户最喜欢的新闻超市,雅虎视而不见,仅安排几个人维护新闻频道,而新浪、搜狐和网易等国内门户网站则安排少则数百、多达上千人的编辑,以流水线方式运作新闻频道,以海量新闻信息将雅虎远远甩在身后。
晚到的亚马逊不同程度把雅虎跌过的跟斗几乎重跌一遍:中国PC端的页面古板,和亚马逊
美国页面相同,和淘宝、天猫、京东相比,缺乏吸引力;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中国学生”纷纷将流量导入移动端APP,并提供信息流服务,但亚马逊只是将PC端内容简单移植到APP,缺少生态内容;对于用户吐槽的搜索、分类等影响体验的因素,亚马逊固执地选择了坚守。
也许,亚马逊认为提供的商品只要足够便宜、品质足够好,客户体验自然会提升,亚马逊不屑于跟风价格战这种中国电商喜欢使用的营销手段。但是,当亚马逊重要的差异化优势比如“当日达”被京东“211限时达”追平,“海外购”、“全球开店”被天猫、京东等赶上后,贝佐斯的中国分号陷入了“人有我无”的尴尬,生存空间越发逼仄。
“美国老师”为何败给“中国学生”至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市场在互联网巨头那里只是全球一盘棋中的一颗棋子,难免一举一动受总部擎肘,结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在国内互联网企业这里,本土市场则关系到全部身家性命,所以不得不背水一战,结果向死而生。
经此一战,国内互联网企业找到了自信,迅速跟上移动互联网浪潮,和“美国老师”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中国互联网产业在全球的位置上移一格,从过去的国际化接轨变成国际化同步。
2008年:安卓和iPhone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
2007年1月9日,旧金山Macworld大会上,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举行了有生以来最好的一次产品发布会。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铺垫后,乔布斯引出了即将推出的重磅新品:“今天,我们将推出三款……革命性的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iPod,第二个是一款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大概怕现场观众没什么印象,乔布斯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最后抖出包袱:“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
iPhone发布后,迅速被博客写手追捧为“耶稣手机”,意指改变世界的手机。但苹果的竞争对手却一致看衰,诺基亚直言iPhone不会成功,微软则嫌弃它没有键盘。
在发布的第一年,iPhone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卖出138.7万部,但2008年iPhone3G发布后,当年售出1162.7万部,打脸所有竞争对手。
2007年11月份还发生了一个标志性事件: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于2008年10月发布。
Android和iPhone面世,使人类在2008年从PC时代步入智能手机时代,这不单单是电脑形态的革命(电脑从笨重的台式机变成可揣入口袋的小巧之物),而是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诞生(智能手机让网络连接随着人的移动而移动),移动互联时代就此开启。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同样是在2008年,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地,中国也和美国一起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对中国互联网业来说,一个新的洗牌机会来临。
潮流涌动之下,北京有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乔布斯的一举一动。近20年前的1990年,他偶然在大学图书馆翻到一本《硅谷之火》,书中描写的乔布斯传奇深深吸引了他。从此,乔布斯成为他的偶像,乔布斯1997年回归苹果再创辉煌后,他仔细研究琢磨偶像的产品设计理念、商业策略和营销打法,写出了《苹果CEO乔布斯脑子里怎么想的 》、《解析苹果谷歌伟大的基因》等博文,总结出“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创业八字诀。
他就是后来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
当时,雷军刚离开服务多年的金山,赋闲在家,没有了喧嚣的媒体纷扰,没有了披星戴月的上班生活(雷军被业界称为“中关村劳模”),他发现了自己快被这样一个世界遗忘了。闭关修炼两年后,雷军选择再出发,于2010年4月创办小米科技。
小米的出现,引爆了国产智能手机产业,追随小米理念的互联网手机品牌,高峰时数量多达百余个。当然,这些品牌绝大多数都失败了,但完成了智能手机普及的市场教育,加速了中国从PC互联网切换到移动互联网。
在2008年雷军闭关修炼的前一年,也就是2007年,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发生,那就是前文所述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和跨国互联网巨头的决战胜负已定。
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败北产生了三个深远的影响:
一是增强了国内本土互联网公司的经营自信,据说现在某本土互联网巨头在强大的对手登陆时,管理层曾一度惊慌失措,在拼死抵抗并大获全胜后,对当初的慌乱感到满不好意思。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大胜跨国巨头,本土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大为增强,外资企业不再是高校优秀毕业生的最佳就业选择,竞争的天平慢慢向本土企业倾斜。
二是本土互联网企业得以完美享受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使国内得以培育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在2010年之前,全球TOP10独角兽企业几乎都被欧美包揽,2010年之后,中国独角兽企业逐渐打入全球TOP10,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均成立于2010年之后。
三是本土互联网企业顺滑地切换到移动互联时代。从CNNIC公布的数据看,2008年、2009年正是互联网重心从PC切换到智能手机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国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的增幅分别为64.6%和53.4%,在统计折线图上形成一条陡峭、向上的直线,像一波壮观的浪潮,而且这波浪潮近20年来仅出现过一次。如果本土互联网企业没有2007年的胜利打底,将无缘这波移动互联浪潮。
2014年:“超级应用”创新爆发
如果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那么现在的中国能够说是智能手机之上的国家,因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消费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
如果以“在2018年的某一分钟里,中国互联网上会发生什么”为考察维度,就会发现中国互联网的体量有多庞大,根据相关的资料总结:一分钟的时间里,有96000多个网购包裹发出,在滴滴上则收到大约14136个打车服务订单,在微信上则有312.5万条信息发出,另有28.47万次音频呼叫成功。受益于中国网络市场的庞大容量(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为8.54亿人),本土互联网公司逐渐发育成细分行业巨头: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网络社交服务巨头腾讯、共享打车平台滴滴、生活服务电商美团点评等等。
这些巨头深刻地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把“双11”打造成了一年一度的网络购物狂欢节。2018年天猫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双十一”总成交额在开场后第2分05秒即突破100亿元,刷新去年创下的最快破百亿记录;用时不到15小时50分,成交总额超越去年全天成交额;2018年总成交额定格在2135亿元,是“双十一”开创以来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由于“双十一”的巨大影响力,美国消费者也加入“剁手行列”,Adobe Analytics的数据表明,美国消费者2018年的“双十一”开销达到了18.2亿美元。
电商发达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移动支付应用国度,2018年的交易额大概为180万亿元人民币,大约为美国当年移动支付交易额的8倍左右。可以说,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市场影响力,中国在短短数年间进入无现金社会,速度之快远超欧美、日本。
超级应用属于国内本土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大爆发,在一款APP上集合了社交、生活服务、金融、支付、内容资讯等各种不同功能,丰富了APP的吸引力,增强了对用户的黏性。
素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著名女风投家玛丽·米克尔在2019年版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中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包括微信、美团点评等在内的一系列“超级应用”,属于一种创新,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借鉴,包括共享出行企业Grab、优步在内都推出了类似的综合应用服务。
“超级应用”创新使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达到全球行业高度。这一切,离不开3G时代打地基、4G时代建高楼。3G时代打下两个地基,第一个是3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虽然略落后于欧美,但遍布全国的网络覆盖了13亿多人口,同时发达的智能手机制造业又将这13亿人口变成13亿用户的庞大市场;第二个是以BAT为格局的互联网生态涵盖了个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充分满足了13亿用户的需求。
2013年中国正式商用4G,一年后也就是2014年9月,政府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这一政策产生了两个影响,一方面很多人创业首选互联网行业,众创空间在全国遍地开花,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以“互联网+”的形式渗入经济的方方面面,传统经济被新经济改造。
结果就是中国的互联网找到新的演进方向,不仅帮助“工业制造4.0”、智能家居、智能硬件、AR/VR等硬件的智能化铺设了神经,还发展出共享经济和移动支付等创新优势,使中国成为和美国并驾齐驱的互联网大国。
但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在不断创造财富的背后,是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异常激烈,“红海”、“血海”等充满硝烟的词语时常徘徊在互联网创业者嘴边。表现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直播和共享单车。
网络直播随着4G网络而逐渐兴起,爆发于2015年,并在2016年以野马狂奔的姿势闯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雅俗通吃的大众娱乐形式。2016年4月23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直播首秀,加之当时各大娱乐明星频频成为网络直播常客,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进入烈火烹油的火爆期,2016年也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当年底,全国共有 31 家网络直播平台完成 36 起融资,涉及总金额达 108.32 亿元,行业热得发烫,互联网公司要是不和直播带点关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互联网的。
但由于直播平台之间竞争惨烈,加上灰色运营和过度炒作,仅仅一年半,整个行业就步入冰冻期,热闹的“千播大战”变成“千播倒闭”。网络直播的风口持续时间,远低于智能手机的10年,成为最短命、成色最差的行业。
相比之下,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则倒在了商业模式上。共享单车被外媒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它最大的痛点是较高的人为损坏率(网络调查表明损坏率在30—40%),不仅大幅缩短单车正常常规使用的寿命,还迫使创业公司配置大量运维人员,从而推高了运营成本,吞噬了毛利,公司难以获得盈利,没有资本持续输血就活不下去,这是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致命缺陷。到2017年时,经营困难以成为共享单车的行业问题,即使头部企业也感觉度日维艰。截至2017年12月,摩拜单车持有现金37.52亿元,拖欠供应商10亿元,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此外,摩拜每月的运营支出超过4亿元,2017年12月单月营收1.1亿元,每月净亏损近3亿。
大概看到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上的缺陷,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在2018年4月3日将公司出售给美团,套现离场。另一家头部公司ofo创始人戴威则选择了坚持,结局是公司破产,昔日的创业英雄成为老赖。
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难免让人一声叹息。
大把烧钱试错后,共享经济和网络直播从喧嚣回归理性,重新在互联网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网络直播成为网上服务的一种,融合到许多超级应用中,掀起了消费新潮流,慢慢的变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接受“直播带货”,催生了薇娅、李佳琦等一批炙手可热的电商直播网红。其中,有“口红王子”之称的李佳琦,在某次淘宝直播带货的活动中和马云PK卖口红,5分钟内,李佳琦卖出1500支,而身为淘宝老板的马云仅卖出10支,超级网络主播的流量变现能力和网络影响力可见一斑。
2020:新一轮网络泡沫来临?
在网上,常有网友问:为什么欧洲、印度和日本没再次出现互联网巨头?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充沛的资金、大量精英人才、统一而体量巨大的市场,以及强烈的创业文化氛围。
欧洲尽管有近8亿人口,但没有强烈的创业文化,风投资本也不发达,日本人口不到1.3亿,饱受老龄化困扰,市场体量太小,印度则是创业文化、人才(大量精英流失到美国硅谷)和资金上均不占优。
中国最初也是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统一而体量巨大的市场,所以每一次互联网创业机会降临,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催生出独角兽级别的企业。2015年前后,短视频开始逐渐火爆之后,短短两年多时间就让快手用户增长3亿。同样地,另一个短视频平台抖音也仅用2年多时间就完成爆发式增长。截止2019年5月底,快手日活破2亿,抖音日活破3亿,两家公司估值均超200亿美元。在一个国家的地区市场,能培育出1个独角兽公司已经是奇迹,而中国在同一行业出现2个独角兽公司,除了奇迹,居功至伟的就是13亿多人口形成的统一而庞大的市场。
如今,在国内市场成长为巨头或准巨头,然后再出海完成国际化征途,慢慢的变成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标准打法,这就是中国大市场的好处。水深方能养大鱼,鱼大方能畅游大海。
市场大很重要,创业文化同样不可或缺,毕竟互联网创业是勇敢者的冒险游戏。
中关村早在三大门户成立之前就已经因为聚集了金山、瑞星、用友、王码等第一批软件企业,培养了比较浓厚的创业文化和氛围,使得张朝阳等第一代海归精英拥有了创办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土壤。
在中关村曾流行一种说法: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不是八抬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自己走出来的,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中国最初的互联网产业既缺乏完善的投资机制,也没有必要的政策倾斜,市场法制环境尚待健全,却在财富效应的牵引下一路狂奔,裹挟了全球IT产业,上演出一场从“山寨”到引领的逆袭大剧,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难得的亮点。
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成长为一支全球性的重要力量,却也从2018年开启调整模式:
2018年初最热的风口区块链一年不到就泡沫消散;人工智能企业也开始回归理性,曾获得大量融资的初创企业们出现倒闭潮;
共享汽车平台相继倒闭,运营车辆基本是清一色Smart、宝马、奥迪以及Mini Cooper的中高端共享租赁平台途歌,2019年初停止运营,创始人王利峰被用户和合作商围堵,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途歌这家公司;
2019年,美团小象生鲜、顺丰优选、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和永辉的超级物种等几个巨头的项目都陆续缩减经营规模,相关创业公司翻车速度更是令人咋舌,明星创业公司呆萝卜6月融资6亿人民币,9月入选《2019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11月就濒临倒闭,吉及鲜同样在2019年5月获得了经纬资本的A轮投资,10月底还在公众号疯狂招兵买马,12月初就进入半歇业状态,员工裁到不足300人……。
此情此景,和20年前那场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何其相似!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泡沫已经在路上或者已经到来。
预告
今天我们大概用了近1万字的篇幅,来回顾了互联网、尤其是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从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已经身处新的泡沫之中。
接下来的三天,腾讯新闻将连续输出三期策划,主题分别是:《互联网泡沫之下,我失业了》、《炒币、炒鞋、炒盲盒,你财务自由了吗》、《泡沫下的创业者,2020能迎来重生吗?》,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