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能是曩昔十年最失利的20款科技产品苹果占了其间三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20 23:00:47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浏览次数:8035  

本文由腾讯数码独家发布

2019年行将结束,这十年科技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这都是科技发展所必经的阶段,尝试就有可能失败。而我们也总结了数码行业近十年来一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失败的产品、技术和设计,他们大多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他们作为先行者的失败,可能就不会有后来这些出色的产品。

3D和曲面电视(2010年)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指导的一部《阿凡达》惊艳全世界,让很多人看到了3D技术的未来和潜力,也让好莱坞开始转向3D电影电视剧的制作。

这样的矛头被电视机厂商敏锐的捕捉到,他们都以为3D电视将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前途,在电视制造商眼中,预期去电影院花高昂的价格看一部3D电影,不如在家窝在沙发里用我们的3D电视去欣赏4K蓝光的3D电影,整个的「电影院」都是你自己的。

在同一阶段,随着屏幕技术的提高,曲面电视也出现了,问世之初它被看做是家庭影院的换代产品,它拥有的曲率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周围光线对于观感的影响。

不过电视厂商们的如意算盘还是没打起来,3D电视的体验之差是他们没有意料到的,最大的问题是3D片源的数量不多,其次消费者很讨厌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需要佩戴一幅3D偏振眼镜,曲面电视也只是昙花一眼的样子货罢了。经过十年的沉淀,如今我们在使用和购买的电视,依然是平板电视最初的形态。

AMD Bulldozer推土机架构(2011年)

AMD之所以被称为农企,跟Bulldozer推土机架构的出现不无关系,这家美国公司太喜欢使用农用机械产品作为自己的研发代号了。

在Bulldozer推土机架构尚未诞生之前,英特尔率先发布的酷睿处理器,今后称雄消费级CPU市场十余载的酷睿家族正式诞生,这给AMD带来极大的压力,于是极富挑战性的AMD就开始想办法,去研究一款真正具有革命性的CPU架构,于是Bulldozer推土机架构的概念就出现了,2011年正式发布第一代推土机架构处理器。这是AMD的一次重大决策的开始,也是产品失败的开始。

一般CPU如果要升级,那就给它安排更多的物理核心或者提升单核性能,相较于英特尔的超线程技术,AMD选择把核心成对儿的组成模块,每两个核心共用一个浮点运算单元,以更少的核心数来获取更多的线程,这就是该架构的一大特色,这个想法非常具有创造性,巧妙地解决了成本和多线程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即使放在现在也尤若天才。

但美好的想法遇上了残酷的现实,AMD也得低头。当AMD把自己的未来赌在多线程上时,为了强化多线程,牺牲了单核性能,而在那个时代,压根就没游戏作多线程优化,AMD也不傻,打算通过提高CPU的频率来弥补单核的弱势,但在制造工艺上又掉了链子,反而使功耗变得特别高。

推土机算是AMD这家公司在创新上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但没办法,这项技术生不逢时,导致AMD经历滑铁卢。不过AMD坚持创新也算在Zen架构上获得了回报,如今的Ryzen处理器性能也获得了全世界用户的认可。

Sony Tablet P (2011)

印象中索尼一直是一家喜欢「折腾」的公司,在2000年初,他们曾经引领着整个数码行业的潮流,从随身听到游戏机再到手机笔记本,索尼在产品设计上的创新一直在延续着。

直到Sony Tablet P的出现,噩梦来了。必须得说索尼的前瞻性是很强的,在今天很多手机厂商才开始研发双屏手机的时候,他们在2011年就已经在做了。Tablet P就像一台小型的掌上笔记本一样,可以完全的开合,而小巧的机身让他也成为当年最吸引眼球的智能手机设备。

问题是索尼只是一家硬件设备的制造商,他们在推出Tablet P之后,一直在寻求软件开发者能帮他们做出适配两块屏幕的应用程序,但是很遗憾,当时并没有人愿意为这样的小众产品去做独立的软件开发。

同时由于工艺制造的限制,Sony Tablet P两块屏幕之间巨大的缝隙让使用者怎么也无法将其主观意识上的往一起凑,这导致了操作的割裂性严重。很多使用者在用过Sony Tablet P一段时间后,都认为这只是两个手机插接在一起的产品。

而在Sony Tablet P败走麦城后,索尼放弃了双屏手机的研发和制造,必须得说索尼是一家拥有出色设计能力且有广阔前瞻性的公司,但生不逢时,他们也没有能力去推动整个双屏生态系统的建立。

Canon EOS M (2012)

EOS M是佳能公司推出的首款采用APS-C画幅的无反相机,这款产品推出的时候,市面上基本上没有好的无反相机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佳能EOS M凭借出色的快速对焦和几乎变态的半盲操作快速赢得了市场的侧目。

但是问题在于,佳能是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单反相机研发和制造者,他们在2011年推出无反相机的意义在哪里?至今没有人能够理解。而他们推出EOS M之后,也没有将公司过多的资源倾斜到无反相机领域来,这有点像「大而全的覆盖」一样在生产相机产品,而不是追求做到极致。

EOS M系列时至今日都还在生产和销售,但是整体的市场占有率惨不忍睹,相比于如今索尼在无反相机界中的地位,单反霸主佳能就太不值一提了。

Nintendo Wii U (2012)

任天堂在推出Switch之后,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尽管没有出色的硬件配置,但必须得说Switch是一款现阶段绝无仅有的掌机产品。但Switch的成功,是任天堂几代掌机失败市场前赴后继换来的。

当索尼和微软在家用次时代主机上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任天堂认为作用多个全球顶级IP,拿出Wii这样奇怪的产品做市场应对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Wii U的诞生将会是一个灾难。

任天堂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掌机,他们希望Wii能成为一台行走的游戏机,随后Wii U诞生了。一部可以接入电视的掌上游戏机,让它成为Switch的前身,但是在2012年那个工业设计远不如今的年代,Wii U的设计是失败的。

这台掌机拥有一块6.2英寸的屏幕,重量达到了1.55公斤。这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太重了,而且在3DS已经成功推向市场的时候,Wii U的掌机属性就更加显得鸡肋。当时除了马里奥一些任天堂本命的IP游戏外,Wii U几乎没有诞生什么大作,这也抑制了这台「四不像」产品的销量。

直到今天,掌机+家用主机混合的产品形态才在Switch上实现,Wii U是一款过度产品,但是它诞生的太早了。

Google Nexus Q (2012)

在2012年6月的Google I/O亮相的新品中,造型古怪的社交流媒体服务器Nexus Q在发布之初就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当时谷歌的理念是先进的,你可以在Google Play上购买电影,通过手机和Nexus Q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将电影投到电视上。

尽管在现在看来,手机投屏已经不再是难事,但在2012年那个阶段,这件事还是新鲜玩意。

可惜的是,Nexus Q从发布开始就在遭遇遭难,首先这是一个不支持第三方流媒体的设备,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你只能从Google Play购买电影来投屏,其次它太贵了,一个Nexus Q的定价要299美元,这远高于一些电视棒类的产品,后者只需要几十美元。

而这款产品的寿命也出奇的短,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从2012年年中发布,到谷歌决定停产并移除这款产品,只是转年1月的事。而早在2012年的7月,Nexus Q曾被迫停止出售。而这款Nexus Q也成为了一款从未「正式」发售过的产品。

Lytro (2012)

相信玩相机的朋友都听说过 Lytro 的大名,这家公司首创了「光场相机」的概念,能够做到先拍照、再对焦,而且画面质量不会有任何损失。

这在当时能够说是一种非常新鲜的概念,但是Lytro在上市初期遇到了一个难以说服消费者的大问题。这个产品的设计和「相机」这个概念相距甚远,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单筒望远镜,它很难说服用户将这样的产品用于日常的拍照,这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

第二个问题是使用Lytro拍摄的照片需要用专门的APP来处理,你不能够正常的使用主流的像Photoshop这样的应用来处理照片,这对于上手的难度增加了很多。

而随着这十年来数码相机行业日薄西山,Lytro 的光场相机这个小众的产品自然也失宠了,这家公司在2018年被曝出已经倒闭。2018年的3月27日,Lytro 官方博客发布消息:“能够为电影和 VR 技术做出贡献,让我们倍感荣幸,但从今日起,Lytro 将不再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或提供专业的服务,因为我们准备结束公司的运营了。“

Microsoft Surface RT (2012)

微软当初在2012年决定推出Surface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会有RT这样奇葩的产品诞生,但是它真的出现了。

Microsoft Surface RT 从诞生之日其就是灾难,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软件的定位,它无一例外的都占全了。

Surface RT的诞生被看做是微软阻击iPad的一个产品手段,但是它并不像一个平板产品,而更像是传统的笔记本电脑,这种操作逻辑让人开始有点混乱,RT是一台「披着笔记本外衣的平」吗?

系统部分的混乱更加彻底。微软本来可以让Surface RT避开常规的桌面,只提供Metro界面,这应该是实现Surface RT和Surface Pro差异化的好方式。结果微软推出了两套系统,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运行一些相同的应用,但其实上又不尽相同。

让我们消费者明白Windows RT很困难,因为它可以运行一些Windows应用 ,但一些老的「传统」应用它又不能运行。x86版本的应用是Windows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特色,但它却是Surface RT最大的软肋之一,RT并不支持X86系统的应用,这真的是很讽刺。

Microsoft Surface RT 昙花一现,是微软在硬件领域最失败的产品之一,这是个好事,要不然微软可能会在双系统之间继续迷茫下去。

Google Glass (2013)

谷歌眼镜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的产品,他就像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产品,而且我们到现在也一直认为谷歌眼镜是一个迄今为止没有竞争对手能做到同样高度的产品。

它拥有出色的设计,无缝的通知系统,实时的导航功能和视频录制功能,这硬件整合能力也是没谁了。

但是它也引发了一些安全领域的担忧,尤其是在谷歌

Modular phones (2013)

模块化的手机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非常热门,这个概念非常的新颖,也促使很多大的手机设计制造公司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制造和生产模块化的手机,其中不乏谷歌、LG这样的国际巨头。

老实说,模块化手机确实代表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手机可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随着成品的出现,慢慢的变多的人发现这不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模块化手机」产品,只是单纯的增加一个电池仓或者增加一个可以更换主题背景的手机壳这并不「模块」。

手机内部的主板设计的太精妙和拥挤了,像镜头、处理器这样的配置想要实现模块化在现阶段实在是太难太难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像谷歌Ara这样的计划最终失败的原因。

2016年LG推出了一个模块化的手机产品,更换所有的配件都必须关机;之后摩托罗拉也推出了一款模块化的手机产品Moto Z,通过后置的Mod进行模块化的更能迭代,但是在整个Mod已经停止推出新的款式的时候,实际上这个项目也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Apple Mac Pro (2013)

2013款的Mac Pro在苹果的产品史上不算是最奇怪的设计也算是前三的产品了吧,在它推出的时候,全世界的苹果用户对于这样的一款产品形成了两种鲜明且对立的流派,喜欢的人认为这样的设计惊为天人,不喜欢的用户认为这样的设计真的是一言难尽。

2013款的Mac Pro算是苹果二次崛起后为数不多失败的产品,它内部的设计太精妙,太过于拥挤了,这样的设计造成了Mac Pro在硬件上机上非常困难,2013款的Mac Pro服役了长达五年多的时间,其精密的成都甚至让苹果在五年多的时间内都无法对其进行升级。

Amazon Fire Phone (2014)

在Kindle和Echo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很多人认为亚马逊在硬件领域将是不可阻挡的,亚马逊也顺势推出了智能平板和智能手机。其中最贝索斯誉为拥有「华丽」和「优雅」设计的智能手机Fire Phone,在发布之初被亚马逊给予厚望。

可惜这款产品在上市之后就收到了大量的差评,Fire Phone拥有一个非常奇怪的UI界面,加上厚重的机身和奇怪的3D摄像头技术,都让这款智能手机产品在当时那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很快亚马逊就停产了这款智能手机,留下的是拥趸们压箱底的收藏品和亚马逊迄今为推出过的止唯一一款智能手机的名号。

Microsoft Band (2014)

微软曾经非常高调的进入到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中去,可惜他们失败了。Microsoft Band是他们在2014年推出的运动腕带,但是这个产品基本上就是一个半成品,不但拥有这可能是这样一个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设计,还拥有这样一个世界上最难用的软件系统,基本上没有之一。

Microsoft Band的主体是一个半刚性的塑料片,整体的硬度非常高,运动的时候佩戴它很容易划伤自己。同时这个腕带的设计更适合在手腕内侧佩戴,这样导致用户看腕带上显示的内容就非常的麻烦。

使用体验也一样糟糕,尽管Microsoft Band拥有像紫外线检测传感器、皮肤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但微软从来就没让他们真正的使用起来,导致它看上去很全能,但是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能记录运动步数的手环罢了。

另外这样一款产品拥有非常差的续航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如果在没找到充电器之前它就没电了,那不好意思,你的数据就没有了。

Apple Macbook (2015)

苹果推出Macbook之初,这款产品其实就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的,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款出色的产品,是苹果MacBook Air的完美替代品。苹果Macbook拥有出色的设计,色彩饱满的视网膜屏幕,小巧的身材和超高的便携性能。

但是,当这款产品在开售不就,问题出现了。首先Macbook太贵了,它有着1000美元的定价,但是整体的配置却相当的孱弱。

另外这款Macbook的键盘设计真的是灾难。苹果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这款产品的厚度,使用的蝶形键盘不但手感差,按键的回弹力度还非常小,用过这款产品的人,都表示好像在手指直接按到桌面上的感觉。

最终人们没有记住苹果Macbook出色的设计和优秀的视网膜屏幕,只记住了高昂的价格和非常差劲的键盘体验。而苹果也在推出了Macbook仅此一代后,在没有推出后继者。

Noka Lumia 950 (2015)

其实有很多人都不希望看到Windows Phone系统就此死掉,但微软对于移动系统从重视到无所谓的态度,就已经预示着这套系统走向了终结。而诺基亚作为微软最后一块遮羞布,在2015年推出了Lumia 950,这是微软最后一款Windows Phone手机。

但是实际上Lumia 950并不是祭奠Windows Phone的墓志铭,相反这其实是一款应该被记住的产品,微软在这款手机上开始尝试手机接入电脑生态,将手机连接显示器可以出现一个电脑界面,整个的操作逻辑会让电脑用户更加熟悉。

可惜市场没有给微软更多的机会,Windows Phone寿终正寝,Lumia 950成了绝唱,尽管很可惜,但这必须得说是微软自己产品和市场策略决定的。

Samsung Gear VR (2015)

三星算是VR的普及和推动者,这点毋庸置疑,但这个行业发展之缓慢,导致了很多大公司在这个行业的失败。在2015年,Oculus和HTC让VR开始走入消费领域,而三星凭借Gear VR让其产品走入了普通消费领域。

Gear VR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通过手机配合陀螺仪等VR眼镜内部配件,保证了移动端的体验,在推出之初Gear VR获得了非常多的认可。

但是三星没想到他们极力推广的VR技术,在这些年并没什么发展,导致了Gear VR这样的产品非常的尴尬,生态体系、应用、硬件等技术的限制导致了移动VR的发展非常缓慢。而随着三星最新的Note 10+已经放弃了对VR的优化和支持,Gear VR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Blackberry Priv (2015)

Priv算得上是黑莓推出的最后一款自主设计的智能手机,这可能是黑莓这个老智能手机品牌对于这个市场的不甘心吧,它们始终不肯放弃全键盘这样的设计,导致了Priv始终游离于主流智能手机之外,尤其是当iPhone诞生之后,黑莓始终没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Priv已经在尽力的讨好用户,包括最新的原生Android系统,保留了BBM这样用户留存度高的应用,但是用户依然不买账。全键盘出现在这款手机上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触摸屏去打字,即便物理键盘的体验再好,用户也很难找回当年的感觉。

黑莓在Priv之后,就将是猴急业务卖给了TCL,黑莓智能手机至此告一段落。

Samsung Note 7 (2016)

这款产品不用做过多的介绍了吧?三星在发布Note 7的时候,被外界看到,这在当时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智能手机,可惜三星尝试高密度的电池让这款手机随后发生了全球知名的爆炸事件,这让这款手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停产并回收。

在最初有新闻媒体报道三星Note 7起火后,三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只是发布了召回令,然后更换了一家电池供应商提供的电池。不过好景不长,接二连三的爆炸事件让这家韩国巨头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后这款手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召回。三星为了降低影响,还更新了手机的系统,让市面上留存的Note 7无法充电。

在Note 7之后,三星显然在高端手机领域错过了完整的半年时间,让竞争对手有赶超它的资本。

LG Watch Sport (2017)

LG在推出这款运动手表的时候,一切看上去非常美好,它拥有专业的运动记录功能,支持独立的LTE连接,内置独立的GPS,并搭载了Android Wear 2.0系统。这几乎所有的指标都让人印象深刻,这应该是一部出色的运动手表。

可惜,当人们真的使用它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就。LG Watch Sport 太重了,导致佩戴它的用户经常性的让手表从手腕上脱落,表带紧了会让你感觉手腕被挤压,表带松了会让着玩意随时脱落,表盘大还会让它夹住你的衣服袖子。

加上电池续航非常差和350美元高昂的售价,LG的这款运动手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就销声匿迹了。

Apple HomePod (2018)

最后一个产品留给苹果的智能音箱。当苹果发布HomePod的时候,已经比谷歌和亚马逊晚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不过苹果的粉丝们毫不在意,因为这是苹果,它推出的产品一定是体验出色的,而晚了两年肯定是苹果在研发什么新的技术或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但当人们拿到这款HomePod的时候,种种幻想破灭了,这不是一个出色的智能音箱产品,他没有一点排他的技术,而且它的价格还非常的昂贵,要350美元。我承认HomePod是一个不错的音箱,拥有出色的音质,但是仅此而已。

当你使用HomePod的时候,只能使用Siri来控制智能音箱,而且他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蓝牙音箱,你甚至都不能使用HomePod接打电话。而「智障」的Siri也经常性的脱线,人工智能水准几乎可以用不合格来形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