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圆梦中关村创业大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1 10:18:36 来源:新浪科技作者:刘怡君浏览次数:7038  

  ■见习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20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除了是中国创业者的淘金之路外,也是许多海外创业者的“中国梦”开始的地方。

  回忆起自己一年前第一次走进创业大街,来实习部门报到时的情景,韩国留学生金贤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课上和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容,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到现在我也一直很激动。”记者5月18日在创业大街5号楼的硬派空间见到金贤洙时,他已经从运营大街的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国际创新部门的一名实习生,变成了韩国创业企业VITRUV开拓中国市场的执行人员。

  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金贤洙是受到中国双创文化鼓舞的留学生典型,也是全球创业者沿着“一带一路”开拓中国市场的缩影。在这条创新之路上,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参与到中国的创业活动中,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国智造”沿着这条路走向世界舞台。

  留学生的中国创业梦

  2016年并不是金贤洙首次踏上海淀西大街。早在200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从韩国来到北京,考上了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本科后,经常来海淀图书城买书。十多年后,他一路深造,成了这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那条买书的街道也摇身一变,成为万众瞩目的创新示范街区。他第一次走进这条新街道时,也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从一个实习生变成一名海外创业人士,在大街上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这并不是个头脑一热的选择,在华10年间,金贤洙深受中国创业文化的感染。“韩国也很鼓励创业,但是政府的主导性太强了,不像中国,民间机构也很积极,而不是主要依赖政府。”他对记者说。读博期间,金贤洙研究的领域就是创业,导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彭剑锋一手创办了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既是一位学者,又是一名企业家,非常鼓励学生创业。

  “前几届有位师兄,从老师那里拿到了投资,在江西南昌成立了做校服的工厂,现在经营得很成功,企业规模非常大,已经准备在新三板上市了。”讲起这个励志故事,金贤洙的语气中有一丝难掩的向往,“我是老师的第一个外国学生,我也希望能复制这个故事。”

  因此,他来到创业大街的运营管理公司海置科创做实习生,接触了成千上百个来访的国际创业团队,那个深藏心中的创业梦想也在悄悄地向他靠近。2016年11月,创业大街的海外合作伙伴韩国创业振兴院(KISED)带领4支创业团队来到北京寻求资源对接,其中之一便是2015年成立的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VITRUV。这家公司在韩国创立两年后融资850万,其主要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MataMath”已经成功进入韩国本土和中国台湾市场。几经接触后,金贤洙接下了VITRUV伸出的橄榄枝,成为了这家16人的跨国创业团队里的一员。2017年1月,两名创始人从韩国飞来,同他一起参加了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和中关村创业大街共同举办的“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智胜未来创新大赛”,获得了北京赛区的第一名。

  “KISED和我们很早就有联系了,入驻创业大街的第一个国外项目就是他们带过来孵化的。” 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品牌传播部经理钟辉雄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他介绍,中关村创业大街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包括韩国、印度、新加坡、以色列等十余个国家20多个国际创新服务机构展开战略合作,为推动全球创新、促进全球创新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平台。

  中国创新走出去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的深度融合,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

  在全球创新的行动中,中关村创业大街无疑走在前列。除了官方与国外的机构合作外,其入驻机构也培训、孵化了许多有海外背景的创业团队。

  截至2017年5月,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X+空间”共入驻过105支创业团队,创始人具有海外背景的团队和海外团队数量占到30%;IC咖啡于2014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IC咖啡新加坡孵化器,重点孵化智能硬件领域项目;天使汇于2015年成立德国亚琛分公司,与德国本土先进制造领域的高端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盟,在 2015 和 2016 年分别投资了 SR(电动汽车研究所)及其整车制造公司 EGO、激光 3D 打印研究所等,并签署了中国落地的合作协议。

  “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有逐渐从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走向创新之路的趋势。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是开放式的,强调不同专业知识的重新组合。在这一背景下,多国的科研交流和协作将会为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议主办方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对这条“创新之路”未来延展的方向,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宏波已经有了十分清晰的目标。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下一步我希望实现能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常态化的双向互动。现在很多国家的项目和人才到我们国家来找市场、找钱,发布他们的项目。我希望我们的创业项目也能走出去,像硅谷一样,全世界都用他们的高科技,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