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寡妇应该怎样守节 寡妇耐不住寂寞应该怎样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2-01 23:30:25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钟楚红浏览次数:401  
9月24日消息:古代寡妇如何守节,寡妇耐不住寂寞怎么办?在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妇女的婚姻并没有自由,在丈夫身死后妇女不能随意改嫁,也就成了寡妇。那么古代寡妇长时间守节,寂寞了怎么排解呢?

  看过《礼记》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叫做:“寡妇不夜哭”,意思是说身为寡妇,要安心守节,不能在深夜里哭泣。而俗话也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寂寞的深夜里,一个人悲伤地哭泣,便会被人想象为,不是想男人了,就是被某个男人欺负了?

  在古代不论寡妇是主动红杏出墙,还是被动受辱,都是为社会道德和舆论所不允许的。寡妇只有坚守贞节才为当时社会所推重,因而明清两朝为坚贞守节的烈女们在中国大地建起如林的牌坊。这一座座牌坊便是当时社会对待女子性行为态度的标志性建筑。

  历史上关于记载烈女资料很多,尤以明清两朝的资料为最。在这些众多资料中,可以发现,当时绝大多数的寡妇,年龄在十四至三十岁之间。而这一年龄段正是女性情感的旺盛期,也是性需求的强烈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极渴望异性的爱抚。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寡妇们被迫只能望“性”兴叹,这是对她们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摧残。

  妇女守寡是痛苦而漫长的,为了抵御难奈的寂寞和感情的饥渴,她们采取了种种的办法,甚至为自己设置了一些非人道的藩篱,试图让自己达到心如枯井、欲望全无的境界。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有的寡妇守寡后,不愿走出家门一步,尽量减少与外界的交流,特别是与异性的接触。《明史·烈女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悲惨的事件:一位名叫李胡氏的女子二十五岁守寡,发誓终身不出家门。一天邻家起火,大火烧到她家,家人赶紧过来救她,她却把七岁男孩从门口交给嫂子,然后“抱三岁女端坐火中死”,宁死也不出家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寡妇都能成为所谓的女君子,或者女强人的,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寡妇忍受不住寂寞和感情的饥渴,往往会主动追求情欲。《清稗类钞》记载这样一件事:秀才赵蓉江受聘到东城寡妇陆氏家教书。

  一天晚上,赵蓉江正在读书,陆氏敲门说:“先生一个人睡很孤独,今晚风月很好,就让我为你陪睡吧”。先不论陆氏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伦理,但她表现出一名正常女性对性的渴望和追求,这正是当时多数寡妇强烈性需求的有力见证。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