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美国科学家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找到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块拼图后,物理学家们现在又迎来了一个伟大发现。根据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及其团队的介绍,其已证明在时空中传播的手性Majorana费米子的存在,这一重大发现已发表在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引力波从提出猜想到最终被发现历经一百年,而Majorana费米子从1937年被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EttoreMajorana提出猜测到今日也已整整过去八十年。
据介绍,为了寻找这一神秘粒子,国际物理学界已经花费了80年的时间,张首晟团队的这一发现,也验证了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预测——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
同时,张首晟团队的发现也证明了存在一种比量子还小的单位,这也将对现在的量子理论带来巨大的改变。国际同行纷纷表示,张首晟团队的这一发现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对于物理界来说,或许将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在物理学领域,构成物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被称为“基本粒子”。它们是在不改变物质属性前提下的最小单位。基本粒子又分为两种:费米子和玻色子。
1928年,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Dirac)作出惊人预言:宇宙中每一个基本费米粒子必然有相对应的反粒子。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当一个费米子遇上它的反粒子,它们会相互湮灭,从而使两个粒子的质量消失并转化为能量。
会不会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说正反同体的粒子?1937年,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那(Ettore Majorana)在他的论文中猜测有这样神奇的粒子存在,即我们今天所发现的天使粒子——马约拉那费米子。
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一种费米子,它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与此相反,狄拉克费米子则是指反粒子与自身不同的费米子。
这一概念由埃托雷·马约拉纳于1937年提出,他对狄拉克方程式改写得到了马约拉纳方程式,可以描述中性自旋1/2粒子,因而满足这一方程的粒子为自身的反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与狄拉克费米子之间的区别可以用二次量子化的产生及湮没算符表示。
许多科学家都试图通过实验在超导体中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2012年科学家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首个证据。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科维理纳米科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他们将锑化铟纳米线与一条电路相连,一端为黄金触点,另一端为超导体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