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安德鲁王子为海能达英国子公司的新办公室揭幕。
中兴通讯英国子公司工作之余经常组织聚会让海外员工生活更丰富。
远征足迹
伦敦西侧的斯劳市高科技园区素有“英国硅谷”之称,深圳海能达英国子公司日前迁入这里时,英国安德鲁王子专程前来为新址揭幕,为海能达的英伦发展史写下亮丽一笔。海能达英国子公司总经理袁野在回忆这一幕,仍然有几分激动:“2005年进入英国时,海能达代表处只有两个人,现在我们已经成为英国市场的第二名了,并且正在向第一名努力。”
每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海能达英国子公司新址面积是旧址的四倍,增设了客户培训室、会客室、独立的产品展示厅和独立维修间。袁野说,这都是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海能达英国子公司的新址将成为覆盖英国、爱尔兰及部分欧洲国家的物流中心、培训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
袁野回忆说,当时安德鲁王子带着斯劳市副市长、斯劳高科技园区理事长等当地官员共同出席了揭幕仪式,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海能达表示认同和期望,“这对外来企业是一种激励,因为连英国企业也很少能请到英国王室成员出席活动。”
在英国王位继承人中排名第四的安德鲁王子,对海能达的重视不无依据。这家总部在深圳的企业,在英国数字集群通信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从2010年到今年,每年销售额都同比增长100%。袁野透露,目前海能达已基本成为英国市场第二名,整体市场占有率约为10%,“估计2013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全英国约有150多个监狱,现在正在逐步换装海能达的对讲机等专业数字通信设备,预计明年全部更换完毕。“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专业数字通信产品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政府行业市场。”袁野感慨地说,在竞标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美国大牌厂商和英国本土企业,经过这一仗,海能达团队在英国的信心和底气达到了高点。
一期专业刊物4篇文章报道海能达
在英国子公司办公室里,放着多本英国专业通信刊物如《Wireless》、《Land Mobile》,其中有不少报道海能达的文章。其中《Land Mobile》仅在今年4月一期就有4篇文章同时报道海能达,其中最大篇幅的文章标题是《海能达――新兴的数字力量》。
在英国各界,海能达的“数字力量”已经四处开花。袁野介绍,海能达已经进入利兹城市大学、苏格兰皇家银行、爱丁堡旅游景点、英国国民健康体系(NHS)等各个领域的标志性机构、企业,并且在医院、学校、物业管理,以及出租车电召定位等热门领域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
英国时尚工厂River Island通过海能达提高效率为全英270家店面服务,是海能达在英国最自豪的应用案例之一。在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的麦格纳公园里,River Island拥有46.6万平方英尺的分销中心,600多名员工在两个区域里工作。安全控制官大卫・帕克说:“我们发现同类产品都比不上海能达,我们采购之后工作效率高了,采购成本也明显减少,我会向同行推荐海能达。”
“除了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性价比也是最佳卖点。”袁野表示,海能达进入英国市场促进了整体市场竞争,最近一次历时6个半小时的竞价中,由于有海能达加入,原来开价1650万英镑的订单,最后成交价只有912万英镑。
他谈到,目前海能达在英国的分销商、代理商超过40家,绝大多数是英国业内知名企业,英国籍员工已占员工总数的60%,团队有信心进一步深入拓展英国及欧洲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同事们在驾车去拜访经销商的路途中,趴在方向盘上啃面包是常事,春节、中秋节假日没有和家庭团聚的机会,更有同事在妻子分娩前一周才赶回家,有这样的团队,没有什么市场堡垒是不能攻克的。”
(深圳特区报英国斯劳电)
创业故事
25岁的首席代表只身开拓市场 29岁的总经理率领团队攻坚
80后成深企英伦展翅“头雁”
伦敦城弥漫着古老而时尚的气氛,多家深企近年来此安营扎寨,奋力在英伦三岛开疆拓土。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多家深企在英国的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都是“80后”,其中最年轻者只有25岁,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团队不断攻坚,成为深企在此展翅高飞的“头雁”。
中兴通讯英国子公司阳常春:
6个春节4次海外过
中兴通讯英国子公司位于伦敦第四区,本德弗德大西路950号Profile West大楼的5层,总经理阳常春一打照面,年轻的脸庞就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十分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外形,让人不禁暗自猜想他的年龄。“我是82年的,不小了,当然也不算老。”他笑言,对此已经习惯了,一些英国客户见面就会婉转地询问年龄。
在阳常春的日程表上,最近这一周每天至少要见三拨客户,从早到晚排得满满的。以周一为例,他早上6点起床,8点赶到某运营商处,商谈两小时后往回赶,11点半赶回办公室,与另一拨客户进行商务午餐交流,饭后回到办公室处理一下公事,下午5点又与另一家运营商开会,原定6点结束的会一直开到7点才结束。
晚上回到与同事合住的两房一厅,阳常春简单吃过饭,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处理工作邮件,“每天都有300多封吧,幸好读大学时专门练过一个月的盲打。”他说,每天处理完邮件,都将近零点。
“老婆请了长假在英国陪我,这样生活就好多了。”谈到这,他突然有点失落地说,老婆的长假很快要到期,必须回国内上班了。
阳常春2006年派驻海外,头三年每年与妻子相聚不到一个月。他几次回深述职,都没能来得及回湖南老家,“去年我回深圳,只好让爸妈从老家过来看看我。”派驻海外期间,阳常春经历了6个春节,有4个都是在工作国度过的。他说,大家都习惯了,去海外拓展市场就是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普联英国子公司首席代表王瑶:
只身拓疆迎来丰收
普联英国子公司首席代表王瑶是一个小伙子,“不是25岁,马上就到生日了,算是26岁了。”谈到年龄时,他特意进行了纠正。
虽然年轻,但王瑶阅历丰富,当年只身一人来到英国创办子公司,现在已是20多人团队的带头人,普联也跃居英国无线及宽带接入设备市场的第二名。
2010年3月底,王瑶一个人来到英国,第一天就办好了注册子公司的手续,但办公地点一直奔波到8月才落实。“当时找的住处在伦敦最西边,到市中心要坐一个半小时的火车,那时还没生意,肯定要省钱啊。”王瑶说,当时要拜访客户,要找办公地点,同时还得给子公司找律师、会计师,只要火车还没收班,就在外面跑。
当年8月,普联英国子公司在雷丁市附近的Bracknel镇开始办公,拥有面积500平方米的仓库。王瑶和一名新增援的同事就开始跑展会,只要有相关展会就去参加,与客户建立联系后赶紧去拜访,一家客户拜访十次八次是很正常的。
“那时候没觉得辛苦,最难受的是人比较焦虑,尤其是英国的冬天很阴沉,感觉特别压抑。”王瑶说,当时精神压力比较大,第一年销售额虽然有450万美金,但只是主要竞争对手的1/30,只要对手集中火力采取措施,感觉随时会被灭掉。
这样努力并焦虑着过了一年半之后,王瑶的抑郁慢慢消失了。
首先是客户多了,“现在普联的名气打出来了,我不用出去,客户就会主动上门。”王瑶说,现在全英排名前十的销售代理商有六家与普联合作,现在普联有主动权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代理商。有一家全球排名前列的代理商,去年底今年初来找过普联两次,王瑶根据发展规划,还是婉拒了对方。
“刚开始一出国就兴奋,过了两年之后,就感觉很沉闷,如果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社会,只是几个人在干活,就很难坚持下去。”王瑶说,中国员工晚上会一起做饭,上班午饭则是中外同事一起分享各自带的饭菜。气氛融洽。
王瑶和同事们一起想办法克服派驻海外的寂寞,位于雷丁市卡迪福路的办公室添置了乒乓球桌,大家经常一起玩。他周末主要的消遣方式是钓鱼,钓过最大的一条有10斤重。
迈瑞欧洲区用户服务部副经理胡建芳:
长年出差练成炒菜手艺
“今晚还不知道吃什么,到附近超市看看,有啥做啥。”迈瑞欧洲区用户服务部副经理胡建芳说,由于长年出差,自己炒菜的手艺不比老婆差。
迈瑞英国分公司近年来拓展顺利,先后开展了麻醉机、监护仪、电击心跳系统等多项业务,各类医疗器械都需要操作教学、售后跟踪、技术支撑等一系列服务,新招聘的售后人员也要培训,胡建芳因此更忙了,他经常飞来英国等欧洲国家,每个国家一待就是三四个月。
1982年出生的胡建芳,一毕业就进入迈瑞,现在已经是资深技术专家。他说,医疗器械行业一大特点就是服务决定市场,医院人员的操作感受和使用效果,直接决定是否有后续订单。胡建芳每次来英国,都要针对性解决一些问题,或者结合新产品推广开展相应的服务准备和培训。最近迈瑞打算把手术灯床引入英国,他的任务就更重了。
“这边没有员工食堂这个概念,天天吃汉堡炸鱼受不了,我就自己做。”胡建芳说,镇上的超市多数时候只有冻鸡冻牛肉,蔬菜也只有西兰花、胡萝卜、西红柿、卷心菜这几样,但总比天天吃快餐好。“每次一上国际航班就恢复到单身汉状态,吃饭还好办,有时吃完饭更闷。”胡建芳说。
当惯了“空中飞人”,湖南人胡建芳随身总要带着各种调料:干辣椒、花椒、鸡精、八角……他说,英国做饭原料虽然少,但有了家乡的调料,也能解解馋。
(深圳特区报英国电)
远征访谈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摩根畅谈深企在英发展:
深企进军英伦正是最佳时期
英国贸易推广总署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英国驻广州总领事、英国前驻华贸易投资参赞摩根畅谈深企在英发展情况。他表示,深企拓展英国市场正处于最佳时期之一。
近20家深企设立分支
“目前,深圳企业在英国的投资行业众多,形式多样。”摩根透露,经英国贸易推广总署协助,深圳已有近20家企业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
他介绍,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信息通讯技术、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既有华为、中兴、海能达、普联、迈瑞等这样的龙头企业,也有众多目光远大的中小企业。
摩根说,从华为在英的未来投资计划,就能看出英国在专业技能、低税率、欧洲门户作用等方面的优势。华为即将在伦敦建立全球智能手机创新设计中心,并计划对英国新增投资和采购各6.5亿英镑,5年内将全英雇员人数从现有的800人增至超过1500人。
深企在英“一视同仁”
“深企在英国会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摩根说,在英国注册后,深圳企业可享受和当地公司相同的英国政府支持。
他分析,深企目前在英投资最常见的是直接投资设立分公司,近距离地接触英国市场和客户,开展市场营销、客服、研发等业务。近一两年,多家深企对并购英国的市场与技术兴趣浓厚,除华为外,中集也在最近一年内成功收购了英国企业。
除了目前深企在英投资的行业外,摩根认为,深圳和伦敦两大金融城市之间的金融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他表示,深圳是中国现代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则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深圳的国际性城市发展需求,以及“走出去”形式日趋丰富,都为两地在金融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深企可获一站式服务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向深圳企业提供免费的投资建议与支持。摩根说:“深企如果有对英投资意向,我建议先与我们在广州的团队进行沟通。”
他介绍,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将帮助深企理解英国的财产、雇佣、税收、签证及其他与投资相关的问题,并提供英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政策指引。
“深企一旦在英国成立公司,我们还将帮助企业立足英国市场,开拓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摩根谈到,这有助于深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降低风险,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英国政府近期针对外国投资公司启动一系列新政策。他分析,英国新建的21个新型企业区域不少都提供较低的资产税、快速通道规划许可、特殊的企业孵化支持等,深企如能充分利用有利的投资环境,可更快实现国际化战略发展目标。
(深圳特区报英国伦敦电)
远征观察
闯世界需要郑和的精神
伦敦很大。在英国的深圳企业主要分布在伦敦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郊区小镇、卫星市,基本上每去一家企业都要采用“地铁+火车+出租车”的组合方式,在路上晃荡折腾两三个小时。采访艰辛尚且如是,企业开拓之难更甚。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远征”的筚路蓝缕。海能达刚开始在英国只有两个人,中兴通讯只有一个人,就是靠一次次拜访客户,一家家地轮番“轰炸”,终于争取到了一个面谈机会、一段演示时间乃至一个小订单,就这样一点一点撬开当地市场的“大门”。在这里,透过英伦上空的烟云想起了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回望600年前,郑和正式受命出使西洋,28年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今天的“远征”和历史的航海,虽然时间、方式和使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都体现了一种精神。
“远征”需要大无畏精神。国际市场,如同大洋,风大浪急,如果没有郑和七下西洋那样的勇气和胆量,不惧桅断桨裂之苦,无畏折戟沉沙之灾,不可能达致成功的彼岸。在知名的华为、中兴通讯身上,在低调的普联、海能达身上,在勇敢的迈瑞、联洲身上,在更多的中小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精神。10余年开拓史,就是一部不断出海、不断拼搏的历史。
“远征”需要科学精神。敢干不是盲干,更不是乱干,要遵从市场法则和规律。从一开始不得要领,到现在跨门而入,普联、海能达位居业界第二,华为上网卡雄踞榜首,英国最火的说唱歌星为中兴通讯手机代言,迈瑞被英国国民健康体系邀请参加竞标等等,深圳企业的成功,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的。尤其在部分高端市场获得客户信任和持续订单,体现了深圳企业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和合作能力,是深圳企业按照国际通用惯例,以实力换取话语权的必然结果。
“远征”需要钉子精神。高端市场,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时之得,未必一世之胜,要求企业有一种钉子精神,看准了目标,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华为在开拓国内市场中有一条“压强原理”,在某一个点,不断施加压力,就必然会形成重大突破。现在,这样的精神正被深圳企业带到世界市场和全球竞争中,深圳的产业之钉,楔入了国际产业链条的价值高端。
这三种精神,其实正是改革开放和市场导向下的深圳企业家精神的要义。只要坚守这样的精神,即使海路遥迢,水天茫茫,当代的深圳“郑和”们,也能无惧风浪,竞帆“远征”。
远征反响
广交会境外采购商 看好深企“走出去”
深圳特区报广州10月16日电 (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 吴勇加) “走出去”的深圳企业经本报大型系列报道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而正在举行的第11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众多“走出去”的深圳企业和产品也受到各国各地采购商的好评。来自伊拉克的采购商Nebras说:“深圳是一个国际知名大都市,产品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我们把选择供应商的目标就放在深圳,让深圳的产品走遍世界。”
今天是本届广交会开幕的第二天,老客户Nebras一大早就来到主要生产液晶电视和平板电脑的深圳市康冠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要了解有没有什么新产品。他说,康冠公司是一个有别于同类公司的企业,产品质量非常好,希望今后能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比如智能电视、3D电视等。他愿意长期与康冠这样值得信赖的公司合作,让康冠产品占领伊拉克更大的市场。
作为常与深圳打交道的商人,他也从媒体上得知深圳很多企业“走出去”了。因此,他告诉记者说,“走出去”的企业肯定都是优秀企业。伊拉克现在也在进行招商引资,已有5家中国大公司在投资,在巴格达有500多名中国劳工在工作。他非常看好中国企业到伊拉克投资。他说,伊拉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