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10个月的小姑娘囡囡,就会用iPhone玩早教游戏。她能熟练解除锁定,找到“熊猫服装秀”应用程序,点击“开始”,选择“春夏秋冬四季场景”,然后在“服装”、“鞋帽”、“配饰”3个栏目下,逐个点击,花样迭出地给熊猫换衣服、裤子、帽子、眼镜等,玩得聚精会神、乐此不疲。自己还会喃喃自语,“熊猫戴帽帽、熊猫没裤裤”。
像这样的例子,今天已经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在餐厅、公共汽车等公共场合,看到很多手拿iPad或iPhone的学龄前儿童。“苹果”系列产品俨然成了新兴的“早教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用“苹果”做早教的费用更低。一般金宝贝等专业早教课程,一节40分钟的课程要100元以上。像巧虎这类家庭式早教产品,包括动画DVD、故事书、玩具等,每个月花费也在100元上下。而打开苹果商店的itunes,付费前十名里“儿歌会豪华版”、“魔力小孩舞台”和“和朵拉一起做游戏”都不过6元,此外还有大量内容不错的免费程序。
最后,年轻一代父母的心态存在一定误区,自身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照顾孩子,就将“苹果”当成哄孩子的新奇工具。
虽然用“苹果”做早教有一定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损害。手机的“屏闪”现象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且多数平板电脑和手机使用的都是LED背光源,亮度很大,更容易引起近视的发生。据眼科专家介绍,学龄前孩子的眼睛更为娇嫩,一般都是远视眼,直到六七岁以后,视力才能基本正常。如果在这段时间孩子的眼睛总是超负荷工作,更容易过早发生近视。目前,“苹果”向学龄前甚至3岁以下孩子快速蔓延的“低龄化”趋势急需引起警惕,也更需要家长们以理性的心态,审慎使用。
早教,是对从0到6岁的孩子进行的启蒙教育。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孩子与父母建立感情的关键时期。父母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远胜于人机交流,“苹果”所能实现的早教功能是有局限的,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都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此外,专家建议,可以扬长避短地使用“苹果”部分功能进行早教,例如可以更多让孩子听儿歌、听故事,发挥它“听”的功能;尽量少用它玩游戏,弱化和减少它“看”的功能。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少用“苹果”。例如回家后,不用手机上网、玩游戏、浏览电子书,也尽可能把手机搁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