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65平板网 > 热点资讯 > 新品上市 > 正文

创维稳健增长策略打造彩电业

http://www.com165.com 时间:2012-08-18 10:25来源:凤凰网





    创维稳健增长策略打造彩电业“另类”模式“多管齐下”化解成本剧增压力,彩电巨头创维数码(0751.HK)6月27日正式发布了其2011-2012财年的年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6%至281.37亿港元,而在原材料、人力和营销研发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依然让毛利率上升2个点达到行业最高的21.2%,而净利润增长6.6%至12.52亿港元,依然领跑国产彩电行业。

    对此,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张学斌表示,“面对瞬息万变的电视市场,集团的营业额仍持续取得理想增幅。在彩电业务方面,继续保持高营运效率,改变产品结构及优化产品组合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高端、高附加值及高毛利产品组合的带动下,毛利率显著回升。”

    彩电行业的“另类”稳健

    从CCFL到LED,从2D到3D ,从主动快门式3D到不闪式3D,从数字电视到智能电视再到云电视,几乎每次的技术方向的升级中创维都走到了中外品牌的前列,而且一旦确定方向就果断投入资源来大力推广,基本上每年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

    根据创维数码刚刚公布的年报,2011财年创维的LED液晶的出货量达到了413万台,占整体702万台出货量的58.9%,其中3D LED出货量达到135万台,占比接近20%,这都是国产彩电企业中最高的。而今年5月创维数码对外宣布将率先停止CCFL液晶电视的生产,这是创维率先淘汰CRT电视后又一次走到了行业的前列,根据创维数码2012财年的规划,到年底国内的760万液晶电视中将有730万台LED液晶电视,其中400万台3D LED液晶电视。

    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表示,“新财年开始的两个月我们已经完成了对CCFL库存的清理,并且停止了生产,这是行业内领先的,而在节能惠民补贴的产品中创维LED产品的占比将从目前的80%上升到100%。”

    显然创维成为了节能惠民政策彩电行业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也是过去几年创维坚持步步领先的技术升级和差异化的中高端定位的结果,这与创维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民营企业的体制灵活都有着必然的关系。

    成本压力下的应对之道

    2012财年创维依然将LED液晶、智能电视,不闪式3D电视的拓展作为拓展的重点,而且都提出了各自的拓展目标,而在高附加值产品推广的同时还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CCFL等库存的清理。

    据悉,2012财年的前两个月创维国内销售同比增幅达到20%以上,特别是中小尺寸以及清理的库存产品增幅较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维的销售平均单价,对此杨东文表示,“在清理完库存后,6月开始有大量新品上市,销售单价和毛利率都将在下半年恢复正常增长。”

    然而这还不够,创维还在不断提升供应链的周转效率来进一步降低成本,2011财年创维的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存货周转期分别为16天及30天,较2011年同期有明显的改善,这说明集团在严控存货及加大产品切换速度上取得了成效。

    据悉,为确保对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严格执行,并对滞销及过时存货的风险保持警惕,创维2011年开始提升供应链管理系统,进一步细化采购、物流、生产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助提高市场价格敏感度,并让内部有关部门订立存货周转期为关键考核指标(KPI)。

    抓住日系撤退留出的机会

    杨东文认为,受到日元升值和金融危机影响,其他日资品牌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销售份额的急剧下降,其份额大部分被韩国和中国的品牌分食,对于创维来说这也是发力海外市场的最好时机。

    一方面一些日系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将把更多的平板电视生产外包,随着国产彩电制造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的提升,创维等国产品牌抢到了越来越多的策略OEM业务,另一方面,创维等中国自有品牌的开拓在减少了日系品牌的阻击后,其在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的拓展空间在放大。

    杨东文表示,“虽然部分韩系品牌在新兴市场拥有绝对的份额优势,但是当其份额超过一定度后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这就给中国品牌带来了机会,现在创维、TCL等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在局部市场取得优势。”

    为了抓住国内外市场新的机遇,创维数码2011年开始就在广州、深圳新的生产基地,以及成都等物流园建设中投入5.7亿港元,而2012财年还计划投放7.46亿港元于厂房建设、物流园及机器采购,并且投入2.46亿港元,成立海外销售处,组件生产厂,以及电子商务平台,显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创维已经从一个迟到者变成了增速最快的拓展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