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个月,我们收到一封特别的读者来信,发信人是赛先生的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退休教授顾凡及先生。出乎意料的是,顾教授此番来信并非投稿,而是以读者身份对我们8月5日转载的一篇文章(见下文)提出质疑。我们认真拜读并就文中专业内容请教对口专家后,随即向顾教授提出刊发来信的请求。顾教授表示许可,但要再次修改一番。数日后,原本数百字的来信已变成一篇带有数篇引文的正式文章。顾教授不仅将他对原报道的质疑讲得更加清楚,乃至于进入了科普层面,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国内普遍存在的科学新闻报道和科普翻译质量不佳的根源在于作者的不专业,并分享了他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纠错经验。我们现将顾教授的文章刊发于此,特致谢意。
此外,在赛先生今日同时推送的另一位退休教授——北京大学武际可先生的文章中,武教授根据自己的科普写作感受,提出“科普是高水平的事业”,专业的科普不仅普及知识,更可以引领学习者从事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看法。相信这两篇文章能够带给科普届一些启示和警醒。我们欢迎更多读者提出专业、中肯的意见建议!
作者 顾凡及(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
8月5日,我从《赛先生》上读到转载的报道《IBM发明世界首个人造神经元,人工智能的底层硬件基石已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