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聚焦“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前沿热点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记者王春) 未来20年,全球工程科技将出现哪些颠覆性的变化?中国需要提前如何部署研究?8月15日,“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国内外院士专家围绕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广泛研讨,为应对未来20年的挑战寻求解决方案。
据了解,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开展的“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旨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判断我国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图景,识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筛选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跨领域技术,特别是未来可能出现的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提出需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应用,研究提出重点领域工程科技发展路径;研究推动与支持我国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发展的政策工具及管理措施等。
此次论坛涵盖机械、航空、航天、海洋运载装备、汽车、轨道交通、综合交通、增材制造、机器人和MEMS等十个子领域。多位专家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科技革命正快速展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制造强国对此已形成共识。机械与运载所涉及的产业几乎全部为技术密集型、高关联性的大规模产业,无一例外地成为各国战略实施的重点领域。
在此次“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对中国急需“颠覆性技术”这一话题进行深入阐述。在他看来,当前世界范围内,颠覆性技术已经促成了海量化的生活变迁、产业更迭,而中国与之尚有一段距离。
在徐匡迪看来,名声显赫的特斯拉电动车开创者马斯克,是颠覆性技术创新成功的最新典型案例。1971年出生的他,开发全新的网上支付系统并获得成功,而他对特斯拉电动车的开发创新同样改变了人们对车的传统认知。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从马斯克的脑海变成现实――开设商业火箭公司,通过新技术回收火箭,将发射费用降低到传统航天发射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而其未来目标,甚至包括太空商业旅行及太空移民。
“在中国,对颠覆性创新的意愿应给予宽容、理解与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说,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颠覆性创新技术,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需要战略眼光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徐匡迪认为, 无论特斯拉汽车还是超回路列车,它们都得到业界支持,还有风投机构适时介入,这都是马斯克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