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空气中氯气持续下降有关
根据2015年10月2日的数据制作的南极臭氧层图像。
科技日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姜靖)据每日科学网站6月30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从2000年臭氧耗损达到巅峰至今,去年9月份的臭氧空洞已缩小了400万平方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3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20世纪50年代,臭氧空洞被首次发现。该研究认为,臭氧层的修复与空气中氯气的持续下降有很大的关系。氯主要来自氯氟烃,干洗过程、旧冰箱、发胶等气溶胶都会释放这种化合物。1987年,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含氯氟烃产品以修复臭氧空洞。“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人们近3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研究团队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苏珊·所罗门说。
自2000年到2015年,所罗门研究团队监测每年9月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过程。他们发现,到2015年臭氧空洞面积相对于2000年臭氧空洞面积的峰值缩小了400万平方公里。这与模拟模型预测的相匹配,臭氧层空洞的缩小多半只是因为大气中氯的减少。
不过,尽管大气中氯的含量持续降低,但2015年,臭氧层空洞却刷新历史纪录,引发了人们对修复迹象的怀疑。为此,有科学家质疑,臭氧层是否有修复迹象。然而,所罗门和同事发现,2015年臭氧消耗量增大,很大程度上跟智利火山有关。火山不会往平流层注入大量的氯元素,但却使微小颗粒物增加,加剧极地平流层云与人类排放的氯发生反应。
南极臭氧层空洞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将威胁到动植物的生存,也增加了人类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随着大气中氯含量的持续下降,所罗门相信,除非未来火山喷发,臭氧层空洞将进一步缩小,直到本世纪中叶最终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