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故事
本报记者 乔 地
跨越千山万水,因为一颗红枣。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阿尔金山之间的新疆若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6.2万名农牧民去年人均纯收入2.85万元,连续7年位居西部12省(区)首位。
5月下旬,记者抵达若羌,正是枣树开花时,金黄色枣花上蜂儿吐蜜亮晶晶,副县长阿里木·艾山说:“今年的枣花开得稠,长势好,产量和收入不会低于往年。”
这个县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半河南省、两个浙江省,但在茫茫戈壁与沙漠中,能耕种的土地只有30万亩,种过苹果和葡萄,也种过棉花和小麦,但始终没有改变贫困面貌。
直到2001年,时任县委书记张亚平发现一些农牧民房前屋后种的红枣品质优、产量高,颗颗果形饱满,皮薄肉厚,肉质紧密,香甜可口,遂决定利用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的光热资源,在全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当时全县每个党员干部承包一户农牧民种枣,拿出两个月工资买树苗、农药和肥料。书记张亚平还带头刻苦钻研红枣种植技术,学会了嫁接和剪枝,亲自给枣农作示范。2008年,若羌县又跨越四千多公里,从河南引进中国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教农民种枣、卖枣、发枣财。
但是,世世代代种惯了棉花和小麦的若羌农民,一开始并非都能接受种枣树。好想你公司专家手把手教,政府引导大家种,一些农民不得不种,但是白天种下去、晚上就拔出来。如此种了拔、拔了种,历尽反复与周折,若羌种红枣终于蔚然成风、蔚为大观。若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简小东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好想你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功不可没。农民种下的红枣,从树上摘下来,都被公司收购了,变成真金白银了,农民们说这是“绿色银行”。
吾塔木乡库尔贵村有一个农民叫宋礼,他最早也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开始种枣树的。他说:“全县几万亩棉花毁掉种枣树,谁敢给群众开这么大的玩笑。我没拔,种一年试试看吧。”谁知他家7亩枣园里不足一米高的小枣树第一年就全都挂满了果,收获1.8吨。以当时每公斤15元钱的价格,仅红枣一项的收入就近3万元,比往年棉花收入整整多了1.8万元。“那3万块在我大衣口袋里足足放了一个月!后来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最高时候,我一年收了200万。”宋礼脸上满是幸福。
好想你公司新疆基地总工程师孙文奇说,他每年二月从中原来这里工作,从种到收全部程序完成才能回河南老家,常常需要八九个月。“平均每年参加培训的枣农有一万多人。”在传授种植技术的同时,好想你公司与当地逐渐形成了合同、订单、技术服务和返利的产供销衔接机制。好想你公司还在若羌投资上亿元,建设了红枣加工分厂,实现了红枣的就地加工。
河南红枣到新疆安家,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家家户户盖洋楼、买汽车。记者在采访阿布都·吐尔地、白依仙木·吐尔地等枣农时,他们都纷纷称赞县里发展“好想你”等龙头企业、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红枣科技服务中心、狠抓病虫害防治和红枣质量管理、成立红枣专业合作社的举措。若羌县农业、林业部门统计,2015年,全县22万亩红枣产量6.53万吨,给农民带来近20亿元收入。
除了改善生活,红枣种植区寸草不生的沙漠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可耕地面积增长,成排的枣树、白杨,成为继胡杨、红柳之后的新景观,扬沙、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极端天气次数也明显减少。铁干里克镇勒吾斯塘村村主任说,环境改变了,再加上当地的西域风情,他们下一步准备发展旅游产业。简小东说:“要不了多久,除了魂牵梦绕的古楼兰、举世闻名的罗布泊、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绚丽多彩的阿尔金山,若羌还将给世人留下独具特色的‘若羌红枣’这一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