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软高调发布了Surface平板电脑。
作为一款直接挑战iPad和英特尔超极本的产品,微软此举相当有冲击力。刚刚听到消息的时候,笔者一度以为这个售价几百美元的新东西就是此前的“Surface”,那个有点令人高不可攀的革命性平面电脑:像一张桌子,配上几十英寸的大型平面显示器,可以同时有很多人在上面“玩乐”。
可惜此“Surface”非彼“Surface”。但既然起了同一个名字,那就说明微软希望用此“Surface”逐步地朝着彼“Surface”的创新性方向演化。
截至目前,媒体的眼光大多局限在微软力图通过Surface融合平板电脑与PC,如何重新把平板电脑拉回自己熟悉的战场上来。但在笔者看来,一个更加值得注意的迹象是,微软已经“非软”了。
看好微软从Surface开始
当年,乔布斯通过与摩托罗拉合作Rokr手机,认识到了手机的未来价值,并由此决策由苹果自己包办软硬件。今天,微软选择既不采用iOS和安卓,也不交由戴尔、惠普、联想等负责硬件,而由自己包办Surface的决策,与苹果的战略如出一辙。
果粉总以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是由苹果一统天下——错了,只有乔布斯在的苹果才能够一统天下。
历史上,苹果并不是第一次一统天下。早在IBM之前,微型计算机就是由苹果一统天下,甚至微机行业可以认为就是由苹果缔造的。而且,果粉也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我们这些“70后”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忠实的果粉,那是一个Apple II和Apple Ⅲ 仿品横行的年代。
然而,时过境迁,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会是什么样子?相信从1986年到1997年的苹果身上,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与谷歌的佩奇、布林和Facebook的扎克伯格这些新贵们不同,乔布斯和盖茨是同一代人。“让计算机普及到每个人的桌面”,曾经是乔布斯和盖茨共同奋斗的目标。他们是一代IT英雄当中惺惺相惜的伙伴,也是并肩作战的两位王者。就连1997年乔布斯复出,背后也有着盖茨很大的支持在里面。
因此,在苹果的后乔布斯时代,笔者回过头来看好微软,并且就从今天的Surface开始。
微软的忧患意识强烈
乔布斯制胜的法宝是“用户体验”,这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和学习目标,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苹果是用户体验的老大。殊不知微软才是重视用户体验的鼻祖和泰斗,在苹果长期藐视用户体验的非乔布斯时代,微软就已经用自己亲切的用户体验打开了用户的大门,无论Window95、XP,还是Office、IE,都是这样。
否则,微软怎么可能雄霸PC行业直到现在?这个世界上,对用户体验有着和乔布斯同样深刻认识的,只有盖茨。有人会说,盖茨已经退了。没错,但在笔者看来,鲍尔默更多的是一个盖茨思路的执行者。
值得称赞的是,微软始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这家老牌IT劲旅面对谷歌、Facebook这些后起之秀的挑战,始终斗志昂扬的根本基础。
盖茨奉行的“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警训,一直萦绕在微软的发展思维当中。确实,很多技术的始作俑者并非微软,但微软也一直在创新,只不过是跟随基础上的创新战略。
注意,不是国内流行的所谓“微创新”。所谓“微创新”在笔者眼中其实就是小打小闹、小改小动,实际上是为抄袭行为做的一种恬不知耻的狡辩而已。微软的所作所为不是微创新,如果说Window2.0还只是对苹果图形界面的模仿,那么到了Windows95和后来的XP,则是彻底的创新。
三足鼎立将到来
对于苹果来说,iPad虽然仍占据平板电脑霸主地位,但苹果创新文化当中的骄纵一面却越来越深刻地造成对用户的伤害和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前不久,苹果在中国市场刚刚惹出关于霸王条款的激烈争端,就是这种骄纵风格的典型表现。乔布斯在的时候,用户的负面情绪可以被完全淹没在乔布斯头顶的光环之下。而今乔布斯已经走了,苹果的后人却把这种骄纵继承了下来,其隐患是不言而喻的。
要知道,没有人会像膜拜乔布斯一样膜拜库克。
英国经济史学家阿什顿在他著名的《产业革命:1760-1830》中论述道,创新是有关联性的。“往往一个行业接一个行业地进行,其中某行业的发展成为另一行业发展的前提。”
在笔者看来,是苹果的iPhone和iPad在内容和应用两方面催熟了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在带宽、内容以及办公、家庭等方面越来越复杂的需求使得微软的平板电脑产品瓜熟蒂落。不要忘了,曾经大力推广平板电脑的先驱者是微软。而今,先驱者带着更酷、更炫而且更好用的产品又回来了。
在经过苹果的定义之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从实质上已经合二为一,都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而存在,只有大小的区别,没有功能的重要差异。而Surface的发布,使微软在技术的表达方式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移动互联网,接近智能手机,接近终端用户。
无论要搭建一个全新的微软式的应用平台,还是让数以亿计的终端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延续他们多年的Windows习惯和Office习惯,对Surface来说都易如反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平板电脑和智能终端的未来格局,将逐渐从楚汉相争演变为三足鼎立。鹿死谁手,未为可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165平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